8848hr |
|
等級:版主 |
積分:1558分 |
注冊:2005-7-28 |
發表:466(291主題貼) |
登錄:490 |
|
|
怎么看:全炫宇三次考上北大,獲200萬元獎金?解讀 |
6月27日,網傳一名學生三次考上北大,三年共賺200萬元獎金,相關高考喜報截圖引發了網友熱議。網傳截圖顯示,喜報發布者為廣東省化州市青鳥實驗學校。該校學生全炫宇在今年的高考中,憑借694的高分斬獲茂名市高考狀元,考上北大。

之后更多信息出現:全炫宇在2020年就考上了北大,2021年在湛江某民辦高中復讀,再度考上北大。前后三年三次考上北大,狀元獎勵金額累計200萬元。目前化州市教育局已經了解到網傳有關情況,相關部門也已經成立了工作組,緊急開展調查工作。
北京大學工作人員也做出回應:“如果真是職業考生一般不太可能再給他發錄取通知了,連續兩年三年被錄取又放棄的(信用)風險比較大,對自身考研、就業也不利。另外,考生前兩年是不是確實拿到了北大錄取資格,也需要進一步查證,達到錄取分數線和拿到錄取資格也是有區別的!
連續三年考北大,進入頂級學校如探囊取物,這個學生實在不同尋常。而更不尋常的當然是他為何要考三次?這實在不合情理。據他的同學說,他復讀是因為沒選到心儀的學校專業;很自然地,也有人質疑他是“職業考霸”、“高考雇傭兵”,利用超高智商在牟利。
但無論哪種情況,都很難說這個學生哪里違規了。他有參加高考的權利和自由,他有不上北大的自由,他有復讀的權利和自由,總而言之,在現有法律法規框架下,哪怕他年年考第一,考到60多歲退休為止,別人也不能以“惡意高考”的罪名相加。獎金也是他憑本事掙的;即便有人懷疑他是高考移民,比如曾在衡水中學讀書,也沒法說明存在什么問題。
這個學生所做的一切,從現有信息看,雖然不太合情理,但都是合法的。他太適應高考模式了,他是這套考試機制下毫無疑問的成功者。高考設計了一套“游戲規則”,自然也會出現極為精通這套規則的人。這讓人嫉妒,但也應當服氣。
即便如此,這起事件也總讓人覺得故事有一些反常,有些難言滋味、荒誕之處:
比如:
1、全炫宇通過高考掙了200萬獎金“知識就是財富”簡直沒有比這更直白而刻露的表達了。但現有信息似乎還說不清這個錢是哪來的,是學校小金庫給的?還是地方政府獎勵的?
從生意的角度看,發放獎金的(學校、或地方政府)一定認為,發出如此巨額的獎金是值得的,投資是有更大收益的。而其背后的邏輯則是,一個好看的高考業績,是廣大家長評判學校優劣的標準,也是學校發展的口碑與本錢;是學校評價老師水平的標準;是地方政府評判教育行政部門的標準;是臨近兄弟區縣間政績和形象的彰顯……牽扯的利益其實很多。(教育部發話“嚴禁搶挖縣中學優秀教師”怎么看?)
2、為什么一個學生考得好,就要給他“獎錢”呢?他創造了什么商品與服務增進了社會福利嗎?對社會有什么突出貢獻嗎?恐怕都談不上,但為何要用錢去獎勵學生?
當然,不必苛求這位學生,獎勵與否并不是他能決定的,不是他也會有別人拿走這些獎金。只不過,這個令人有些瞠目結舌的金額,還是說明我們理想中的教育,落到現實里是極為功利的;我們希望教育光風霽月,多少也有些一廂情愿,至少在這個故事里不是這樣。
重金獎勵,雖然讓很多人艷羨,但也讓人有些壓抑。如果各個地方都這樣搞,不惜砸下重金獎勵考試厲害的學生,可以想想看,那會是一幅怎樣的教育競爭場景呢?(山區中學校長張桂梅PK清華副教授劉瑜,撕裂的我們)
3、網友們“憑本事賺錢”、“合理運用規則”這樣的說法非常樸素,容易理解。但是,也要看到,名校在某一地區招生名額是很寶貴的,他考上又放棄是一種資源浪費,你不去譴責這種為了私利耽誤其他家庭的行為就算了,反而贊賞、推崇,價值觀是不是有問題呢?反正北大已經表態了不會鼓勵這樣的做法。
4、還有以高考為唯一目的的各種公辦和民辦高中,雖教育部已經嚴禁炒作所謂狀元、嚴禁炒作高考成績,但什么才是“好”高中,大家已經心照不宣、心知肚明。一些學校用根本沒接受過此學校高中3年教育的學生為其宣傳,如果不是這次輿論發酵,該學校將繼續以“培養出X名北大學生”進行宣傳,其實,是夸大該校實質的教學水平。從廣告法的角度上說,現在明星代言都需要親自使用過產品,不能夸大宣傳。這種學霸“代言”的行為無疑是宣傳了虛假信息。
5、除了中國大陸,好像沒有看到其他國家有“職業高考生”現象。為什么別人沒有而我們偏偏有?這樣的中國特色、這樣的高中教育,似乎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
大部分人看到200萬,直接兩眼都發光,根本沒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吹侥敲炊嗳苏J可這樣的做法,教育如此功利化,才讓人覺得悲哀。學習偏離了初衷,背后影響教育公平性的禍害,很多人真是一點都拎不清。(北大教授渠敬東:中國教育徹底競爭化了是沒有出路的!)
6、這就是一種撈偏門的生意。實際上,圍繞高考的生意,并不少。比如考試教輔書都并不便宜,據說,一些出版社就是靠教輔書盈利支撐下去的。有的教輔書的確有助于學習提升,但更多的教輔書就是為了滿足刷題需要,題刷的多,自然熟能生巧提升應試能力。出版社這種教輔書生意,并不比全同學們撈偏門顯得高尚吧。(高考作文閱卷組長陳建新“栽了”卻不免讓人感到后背發涼)
7、盡管上頭發文禁止炒作高考成績,但既然是生意,更確切地說是關聯度巨大的灰色生意,那么,學校、考生和家長就都有追求的動力。而正因為高考蛻變為一門生意,知識的學習蛻變為對腦袋的反復格式化,所以才會有各地高考生考完的那一刻,上演的各種宣泄:把所有的教材、習題拋向空中,滿天飛舞,方解心中之恨。讓人感慨。教育部:不公布考試成績和排名!怎么看呢?內卷如何化解?)
8、事實上,如今高考對改變“命運”的效果已經越來越弱。這兩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并不是十分如意,研究生報考人數逐年增加,快遞、家政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有些名校碩士畢業生到偏遠縣城尋找工作機會、博士畢業生去應聘街道辦或城管……這種狀況盡管并不普遍,但可見一斑。與十幾年前差異太大。三五年之后會有很大改變嗎?這大概才是更值得關注的問題。(清華北大高材生擠破頭去街道辦應聘工作引發熱議(第2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