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6354分 |
注冊:2006-8-14 |
發表:1936(1137主題貼) |
登錄:3038 |
|
|
俄烏戰爭對中國只有弊、沒有利?清華教授閻學通的觀點怎么看? |
鳳凰衛視節目【問答神州】5月9日播出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閻學通在接受鳳凰衛視吳小莉的專訪時,對俄烏戰爭對中國的影響的判斷是:只有弊,沒有利!為什么?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貿易國,是全球化最大受益國,當美國與歐盟都不想搞全球化時,都在搞內循環時,那么,逆全球化就成為了主流,這對中國極為不利。中歐貿易、“一帶一路”倡議都受到了這場戰爭沖擊,中美對立也在加深。
閻學通說,俄羅斯現在的國內GDP已經小于加拿大和韓國了。世界銀行預測俄羅斯今年GDP是負增長11%,一個只擁有西班牙經濟實力的國家能具有挑戰全球性的能力嗎?不可能。他表示,這場戰爭使俄羅斯將來再想對世界有全球性的影響已經很困難了。

閻學通的這兩個觀點,引發了網友很大爭議。但大部分人是反對的。
西北殘云:看了鳳凰衛視吳小莉對閻學通的采訪,坦率的說,失望極了。他對世界大勢,俄烏戰爭和大國戰略的分析沒有什么真知灼見,對俄羅斯的了解簡直太簡單……難道這就是我們泱泱大國的智庫專家,目光短淺,思維僵化,還自負的不行。再坦率的說,閻教授老了,應該讓位給年輕人了,他的學識和思維已經不適應中國戰略發展的要求了。洗洗睡吧!
cupfae:閻學通說的沒錯,我很慶幸中國也有這種米爾斯海默。俄烏戰爭拉進了美歐關系,讓中國十多年的外交努力和懂王的功績付諸東流,(讓正在分裂的歐洲、和瀕臨腦死亡的北約,又振作起來)這就是中國吃虧的地方。
托尼富:如果把西方國家當作是全球化的全部的話,閻學通的觀點是對的,但也僅僅是觀點正確而已。實際上歐美想與中國斷絕一切貿易往來,“去中國化”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比如美國、德國、英國……他們在中國各自都有數萬多家企業,難道都撤回?跟歐盟一起擠內循環?這是不可能的!資本是要賺錢的,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這就是對資本最大的吸引力。比如美國第一大公司蘋果,離開中國產業鏈,產品能不能造出來都是問題!即便造出來,沒有中國市場業績和股價都要打折。
山外白云生:新疆棉花事件的時候俄烏沖突還沒爆發吧?五眼對抗中國團結得很嘛。別看平時打打鬧鬧,甚至一戰二戰時打得頭破血流,但是對外掠奪時又總會團結。把希望寄托在對手的內訌上,如果是普通網友這樣想到沒什么,一個說話有分量的人也這樣想,那就很危險了。中國產業要升級,必然就會和歐美在某些產業方面形成競爭。沒有俄烏沖突,沒有懂王的折騰,中歐關系好也好不到哪去。
沐沐星宇:閻學通友邦驚詫論,他還在幻想西方列強給我們和平發展的機會,醒醒吧,北約都巴不得擴到韓國日本了。俄羅斯就是推動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進程,對我們百利而無一害。這一戰應該打醒國人。
胡一統911:也許閻先生只是在給美歐上迷糊藥呢!雖然戰爭在歐洲,但美國人眼睛盯著中國,閻先生主要是向歐美表達:我們不想打,打了沒好處,我們不支持!你們別沖我來。戰忽一下而已。你看,這是鳳凰衛視、還是吳小莉采訪的。哈哈
腦魔的思考:怎么回事?堂堂清華的院長連基本的馬哲都不會了嗎?哪有“只有弊,沒有利”的事情?事物總有矛盾的兩個方面;镜霓q證思維都沒有了么。逆全球化不是從俄烏沖突才開始,甚至懂王上臺之前就開始。再說,說一件事只有弊沒有利也是違反馬克思主義原理的,至少讓中國人看清楚了西方的嘴臉,他們所宣傳的那些這個無國界 ,那個無國界都是屁話,這不是利嗎?
巔峰8848:最大的利,就是徹底斷了美國“聯俄抗中”的可能。真正的全球化,應該是多極世界、多個中心,世界歷史將把那些丑惡之人的嘴臉真實地記錄下來。這樣的格局對和平崛起的中國絕不是小利、更不是沒有利只有弊。逆全球化不是從俄烏沖突才開始,甚至懂王上臺之前就開始了,怪不上普京。
凱爾黑曼巴:最大貿易國把商品賣給全球最大經濟體,回報是美元國債,美國海量印錢,等于給美國白干。俄羅斯打響盧布保衛戰,用本幣結算大宗商品,就是給全世界看實實在在“去美元”是怎么干的!削弱美元地位,是不是利?
xbzz: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和糧食價格上漲,我國作為全球最大能源和糧食進口國損失慘重,再加上歐盟市場緊縮,我國作為歐盟最大貿易伙伴再次損失慘重。與此同時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美國作為能源和糧食出口國血賺,還通過出口武器又賺了一筆。
王湯清:閻學通曾是國際關系領域的領軍人物(大佬),但那是20年前。我曾讀過他寫的《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等多本專著,確實眼光獨到、高屋建瓴、非常精辟。但閻學通近20年來再就沒有好的著述了。
王湯清:閻稱自己沒預料到俄會進行這場戰爭、俄得不償失,俄GDP小于韓國,意思是俄羅斯決策層頭腦發暈、且沒有進行持久戰的能力,美歐對烏克蘭強力支持~俄羅斯根本也打不贏。這只能說明閻學通不懂俄羅斯的歷史文化及現實處境。戰爭能力不是單由GDP決定的,而是由正義人心、資源軍工實力及戰略武器決定的。俄羅斯作為核大國,不可能成為戰敗國而立于世界之林。
梁Sir:中國是最大貿易國=中國是全球化最大受益國?這兩件事,還能劃等號嗎?全球貿易做大,中國就強大了么?把中國看成世界工廠,全球化背景下可以在世界找低價原材料,然后生產價廉物美的產品出口給世界市場,薄利多銷賺取利潤。這本是歐美給中國在世界分工安排的地位。中國也做得很好。但不滿足于此,要產業升級、要搞中國制造2025、要搞被歐美禁運的高科技、要搞先進通訊5G技術自主專利、要搞一系列大國重器、要人民幣國際化、要定價權……動了人家喝下午茶的奶酪了,還期望人家像過去一樣與你貿易合作?不可能的。俄烏戰爭打不打,歐美都不可能善待中國了,西方世界都不會再像過去一樣跟我們全球化了,各個方面的制裁圍堵已經開始了。
中國這么大體量的國家,還試圖寄生在別人的經濟體系內、按別人訂立的規則行事,沒有建立新體系的決心和勇氣,那也是不行的!
當年特朗普發起對華貿易戰,外交部說“美國必然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有幾個國家相信?
美國拱火挑起俄烏戰爭,歐美就明確支持烏克蘭,但普京說“俄羅斯戰略目標全部都將達成”有幾個國家相信?
孤煙暮蟬:現在談論俄烏戰爭對中國有什么影響是沒什么意義的。我們中國不是俄烏戰爭的直接或間接參與方。俄烏戰爭對中國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取決于俄羅斯、美國,誰能在烏克蘭這個棋盤上取得最后的勝利。如果俄羅斯最后贏了,那就會對中國有利。如果美國贏了,那就會對中國有害。如果美俄搞得兩敗俱傷、烏克蘭局勢長久糜爛下去,那對中國也是有利的。
要談美俄的勝負,必須先認清楚俄羅斯、美國各自想通過烏克蘭局勢達成什么樣的戰略目標。我們先說說美國。俄烏戰爭幾個月了,美國目前是占著上風的,已經賺了不少了。美國操縱北約、操縱烏克蘭威脅俄羅斯的戰略安全,引發了俄烏戰爭,美國為西方集團成功找到了一個敵人:俄羅斯,歐洲國家再一次被美國綁架。
歐洲資本和產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會轉移到美國去。通過俄烏戰爭,美國想要達成的戰略目有三個。第一,美國要讓歐盟失去戰略自主的可能性,徹底成為美國的附庸。第二,美國想要團結西方國家,用整個西方的資源優勢、用烏克蘭的人命徹底拖垮俄羅斯,使俄羅斯不再具備挑戰美國的能力。第三,前兩項目標完成后,美國一定會趁勢對付我們中國。
所以,如果美國最后贏了,俄烏戰爭對中國只有弊、沒有利。俄羅斯想通過烏克蘭局勢達成什么樣的戰略目標?這個問題在我們中國網友的討論中分歧是比較大的。我個人認為,俄羅斯目前的戰略就是敗中求勝。俄羅斯在戰場上一直是更主動的一方,但在戰略上一直都是非常被動的。
普京下令展開“特別軍事行動”,在我看來那就是敗中求勝的開始。俄烏戰爭會導致或者加速全球能源危機、糧食糧食、供應鏈危機、經濟危機等,這對歐洲的影響尤其巨大,會讓歐洲老百姓生活水準斷崖式下降。如果俄烏戰爭持續很長時間,歐洲老百姓會受不了的。我認為俄羅斯想通過這些負面作用,促使歐盟國家的極右翼崛起,最終導致美國和歐洲盟友之間產生嚴重的利益分歧,促使歐盟國家慢慢走向戰略自主。
簡單來說,我認為俄羅斯的戰略目的就是拖時間、拖到歐盟主動向俄羅斯妥協的那個階段。只有這樣,俄羅斯才能在戰略上敗中求勝。當然,實際上最有可能的還是兩邊互相消耗,美俄誰也奈何不了誰,全球經濟、中國、歐盟的經濟利益因為俄烏戰爭長期化而損失慘重。
但在戰略上總的來說還是對中國有利的,因為在政治上、軍事上、外交上、美俄都會更需要中國的支持。俄烏戰爭客觀上加速了逆全球化的趨勢,閻學通教授這個判斷肯定是對的。但逆全球化不是俄烏戰爭開始的,而是美國從川普時期開始、拜登執政后繼續執行的美國新冷戰戰略的一部分。
我們中國已經是個大國了,在考慮重大地緣政治事件對我們造成的影響時,也不能只考慮經濟利益。政治、外交、軍事、文化等等領域對中國的利益和損失,我們同樣要考慮到。
蔡子曰:《對“去全球化”的認知閻學通遠不如余承東》
最近,清華閻學通的訪談和華為余承東的演講,都提到了“去全球化”問題,將兩人的話結合起來,才能看清“去全球化”的本質。閻學通將去全球化看成一個世界發展新趨勢,這是跟在美國后面人云亦云,是不對的。余承東的話更接近本質:美國想搞華為。
搞華為其實就是要搞中國,搞中國則為維護其霸權,這才是美國所杜撰出的去全球化的根源和本質。
“去全球化”就是美國搞中國的手段,以及由此引發的一些效果。因此,更直白地說,去全球化就是搞中國,就是“去中國化”,或者讓中國去全球化。
閻學通將本是美國搞中國的“去全球化”說成是堂而皇之的世界發展趨勢,說明他的底層“學術”思維是美式的。被學術所限所誤,他對美國人提出的概念,失去辨識能力,而只能盲從。
余承東則從華為實際出發,也是從中國實際出發,所以看得才更清楚、真實。這些實際也都是慘痛教訓。
在閻學通接受吳小莉的訪談中,“去全球化”實際上是通篇的軸心,也是其對俄烏戰爭進行評價的基準。他說俄烏戰爭加劇了世界去全球化的趨勢,因此百害而無一利,對中國也是如此。
顯然,閻學通不僅將去全球化看成一個“客觀”的世界新趨勢,同時還以其為非正義。因為俄烏戰爭加劇了去全球化,因此也是非正義的。
他糊涂的地方在于,其實去全球化并非世界的客觀趨勢,而是美國所挑起和發動的,美國是”去全球化“的源頭和動力。而且,俄烏戰爭本身并沒有加劇去全球化,真正加劇去全球化的,是美國西方此后所發動的對俄羅斯的空前制裁。
因此,如果以去全球化作為評判標準的話,最為非正義的,不是俄羅斯,而是美國。
同時,閻學通只說俄烏戰爭對全球化的“破壞”一面,卻無視俄烏戰爭的真正根源:北約東擴。俄烏戰爭固然有加劇去全球化的非正義性,但同時更有反美國霸權的正義性,兩者相抵,正義性為正。
怎么看清華教授錢穎一:人工智能將使中國教育優勢蕩然無存?
怎么看《張維迎:市場經濟與共同富!2個老毛病又犯了!
如何從哲學的高度看待俄烏戰爭的性質?
王福重:如何看待轉型升級?
如何看待《美國低水平的基礎教育,卻能支撐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和科技?》
美國400億美元援助烏克蘭,天真!具體內容究竟有何玄機?
|
[本貼被作者本人于2022/6/23 14:00:29編輯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