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6354分 |
注冊:2006-8-14 |
發貼:1948(1144主題貼) |
登錄:3038 |
|
|
王文:當前應對竄訪的措施,是性價比最高的! |
從整體和長遠看,佩洛西“竄訪”臺灣,中國大陸連日來的措施是“性價比最高”的應對方式。
這主要包括有三部分內容:
一是外交上,中國大陸的外交震懾已逼迫美方多次解釋,佩洛西“訪臺”只是“個人意愿”,不代表美國政府本身的意圖。美方還多次對外強調“一個中國”政策立場不變,折射了美國政府忌憚中國力量。
二是軍事上,中國大陸軍機飛越海峽中線,宣示實際主權。中國大陸此前還宣布臺灣海峽不再是國際水域,此次又在臺灣島周邊六個方向進行封鎖島嶼式的軍事演習,有效地威懾“臺獨”勢力以及佩洛西本人,也為未來一旦“臺獨”勢力鋌而走險,大陸推進“武統”做軍事準備。
三是輿論上,全球關注佩洛西“竄訪”同時,也密切傾聽中國方面的憤怒與聲音。多年來,西方國家在輿論與用詞上常把“臺灣”與“中國”并列,試圖將“臺獨”輿論化。這一次,包括紐約時報、澳大利亞兩位前總理陸克文、基廷等全球主流媒體、政要名流幾乎一邊倒都在批評佩洛西挑釁、激化局勢。整個西方及世界所有國家對中國大陸對臺政策的傾聽,是多年來未曾有的,相當于是中國對全世界做的一次對臺宣示主權的全球廣告。
網絡上一些人對沒有借勢“武統”臺灣感到失望,其實是忽視了目前這種應對方式體現出來的智慧、高明與理性,更代表著中國是和平的、負責任的全球大國。
從軍力上看,中國大陸拿下臺灣的力量是綽綽有余的,也就是“武統”的實力是完全具備的。但誠如我近日所述的一個被廣泛關注的觀點,“統一臺灣”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要條件,但還不是充分條件。
現在需要思考的,不只是什么時候統一的問題,更是統一以后怎樣更好地服務于民族復興的問題。要讓兩岸統一更好地助推民族復興大業,關鍵是中國要在經濟實力上超過美國,在金融、軍事實力上實現接近美國的水平,以及在國際上形成絕對的反制裁能力,使得美國即使在兩岸統一以后也不能形成長期干擾的外部力量。
試想,如果按一些人設想的,擊落佩洛西航班,或直接對臺動武,那現在將是中美軍事大對撞,可能還將演化成世界大戰。這恰恰是中了美國軍工復合體、一些反華勢力的計。那時,美國有理由繼續團結西方、對中國制裁,美國國內原本分裂的政治氛圍也因“與中國戰爭”而團結起來,等于中國幫了美國的忙。
美國政府一直在為佩洛西“竄訪臺灣”解釋、狡辯與甩鍋。而佩洛西本人也感受到中方壓力,一直到其飛機降落前也未曾公開表態要訪臺。上不得臺面、鬼鬼祟祟。臺灣當面一度是不敢接、又害怕,此前一直不敢聲張,還放出消息來說,原本是不邀請佩洛西的、是迫于美方壓力云云。相信他們當前的內心對此次“竄訪”事件,肯定不是欣喜感,而是會想“下次千萬別這么玩火了”。
但好戲還在后頭,“玩火者必自焚”,焚火正在燃燒。島周邊六個方向的解放軍軍事演習,會讓“臺獨”分子的內心長期驚恐。
接下來還會有更多打疼民進黨當局的政策,讓臺灣民眾深切感受到陪著民進黨胡鬧得不償失。
比如中國大陸方面近日已宣布,暫停臺灣100多家食品進口;暫停臺灣地區柑橘類水果和冰鮮白帶魚、凍竹莢魚輸入大陸;暫停天然砂對臺灣地區出口;宣布對“臺獨”頑固分子關聯機構如“臺灣民主基金會”、“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予以懲戒,禁止大陸組織、企業、個人與為上述基金會捐款的宣德能源、凌網科技、天亮醫療、天眼衛星科技等企業進行任何交易、合作,禁止有關企業負責人入境。這樣看來,臺灣年均約1000億美元對大陸貿易順差將急劇削減。通過嚴重影響臺灣民眾的實質生活,將會形成臺灣社會與民眾對其“臺獨”領導人“倚美”政策的反對力量。
一切趕超、反制,都在悄然而至。從家用電器到航天技術,從5G到芯片,多年來的美國對中國科技封鎖刺激中國科技國家戰略能力的攀升。此次佩洛西“竄訪臺灣”也將再次刺激中國國防力量的加速提升以及未來經濟金融反制裁能力的加速籌備。中國國內少數人內心對美國僅存的一絲善意,恐怕都已在消逝。美國未來有求于中國,將不可能那么順利地實現。
8月2日晚,群情激憤,應該說,這些激憤是值得敬佩的,充分說明當代網民的正義感與愛國心以及在統一臺灣問題上的強烈民族共識。這種群情激憤遠遠超過中美貿易戰、美國打壓華為的那些時刻,是過去20多年來從未有過的。
在筆者看來,上一次有如此全民激憤與集體關注,還是1999年“炸館”事件時的憤怒感。當時,筆者還是大學生,走在抗議游行的隊伍中,暗暗地下決心要努力讀書,提升自我,強大國家。
今天的激憤希望有相似的作用。必須承認,盡管中國在貨物貿易、制造業等多個領域超過美國,但中國綜合國力仍弱于美國,這才使得佩洛西飛揚跋扈、有恃無恐,甚至不惜誘發戰爭、令中華民族生靈涂炭。
“恥感”是進步的最大動力。當年“恥感”促成了兢兢業業、埋頭苦干的一代人,也推動著21世紀前二十年的飛速進步,從2000年中國經濟總量排名第九躍升到當前的第二經濟體。希望當下的“恥感”,能夠繼續促進對內改革、對外開放以及全民奮進。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持久戰不是一場戰役,對美博弈也不可能一晚決勝負,而是數十場、數百場像中美貿易戰、華為反圍剿、反制佩洛西“竄臺”這樣的戰役組成。
由此看,百年變局大幕仍在緩緩拉開的進程中,再過若干年后,會發現2022年8月2日這一天會像2018年6月16日中國宣布反擊美國加征關稅的貿易戰開打、2021年9月25日孟晚舟結束加拿大非法抵押回國那樣,具有類似的紀念價值,更是在某個領域往前推進的重要日子。
(作者王文,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
|